活动首页 > 作品展示
我与水泥的情缘
2016-10-16  来源:永祥水泥  作者:吴铭生

  长江边的水泥厂离我老家70公里,步行两个小时山路,在乘 船1小时;我父亲在我出生的那一年就在水泥厂工作;从小就对水泥厂感觉到好奇,苦于没有机会 去看看。

  记得是1981年,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我第一次看到了有关水泥方面的资料,就是一本父亲经常回家,企业经常停电无法生产,休息带回来的《硅酸盐学报》杂志,这是水泥厂统一给化验室每个班组定的杂志,作为化验室的物检组班长他有一本这样的杂志。现在想来,父亲也未必能看懂里面的文章,因为他也只是接触水泥检验,过去一直从事修路,会计,食堂,安全保卫工作。这是一份国家顶级学术性杂志。

  引起我注意是杂志里面的一篇论文《古代胶凝材料初探》,详实的研究了建筑材料的历史和演变过程,大量的例举了古代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应用,特别是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现代科学才达到的技术,无法解释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是怎么知道和做到的,就是我们现在才大量使用的混凝土减水剂,中国古代的秦砖汉瓦是典型的先进的建筑材料;中国古墓大量使用的建筑材料比如:石灰,糯米,猪血的综合应用,无疑让现代人肃然起敬,(我也看过盗墓现场遗留的建筑材料,残留的物料,通过现代测试技术表明:化学组成科学合理,温度控制准确)。

     神州大地的改革开放,工程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我有幸参加建材行业的定向招生,

  三十三年前的我第二次看到了《水泥》杂志和《人民建材报》,当时的情景现在还历历在目;在企业不算宽大的会议室兼教室里,我们35个人围坐在一起,第一次接触水泥生产知识的培训,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了水泥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虽然我家离水泥厂很近;桌上就是一份特别醒目的《水泥》,那份杂志我是囫囵吞枣全部看过了一遍,虽然我是一个门外汉,还是感觉到特别新奇。

     80年代是水泥发展膨胀的年代,川渝水泥的崛起,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因此水泥暨硅酸盐专业的各类学历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当时川渝两地起码有5所专业学校在进行各类学历班招生,属全国之最。

  我进入专业学习了硅酸盐工程专业(水泥方向),在我们班订阅了一份杂志一份报纸,其中我自作主张就订阅了《水泥》杂志。也算是真正的从专业上认识了《水泥》。学生时代《水泥》一直陪伴着我。

  毕业工作了,我办公室的专业报刊杂志就一直有一份《水泥》,这是我每期必看的;不论是工作的变动或者调整,还是行业的不景气,我手中始终有一份《水泥》,始终每期都会阅读它,使我看到了行业的前沿技术介绍,了解了最新技术信息,扩展了自己的视野,更新了思想观念,看到了其他专业杂志不能看到的管理理念,全方位的充实了自己的知识面,虽然写过很多且发表过水泥技术方面的文章,但是始终没有勇气给《水泥》杂志投稿,一直感觉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文章的内容达不到发表的要求,

    受《水泥》杂志的启示和鼓舞,在工作上更严格要求自己,充实的专业知识,记得90年代初,专业书籍很少,我想买一本《水泥和混凝土化学》,走遍了很多的新华书店都没有,后来想到了去市图书馆碰碰运气,居然找到了,当我缴了50元钱,办理了借书证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这本80版近900页的《水泥和混凝土化学》时,第一句话是:这本书我不会还你们了,我买下可以吗,图书管理员说,这本书定价只有4元钱,如果你不还,你的押金我们不会退你的。

    这本发黄的书一直在我的案头,现在想来,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水泥》杂志算是我的一个忠诚朋友。

  经验在于积累,知识在于更新。我也深知,自己需要不断地学习总结;因此,参加了各种专业方面的培训学习,通过别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不断完善专业知识的不足之处;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建筑专业远程教育学习,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和华北工业大学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从理论上提高自己。

    受《水泥》的影响,我一直有个梦想。想拥有自己的一个水泥厂,其实这个梦想很简单,不是为了赚钱,是想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在同规模同设备的条件下,产量质量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创举;也尝试过水泥厂的质量技术服务,但是毕竟厂是别人的,这是一个梦想;你只能在老板的思路范围内开展工作,不能真正的发挥你个人的想法,

  国有企业的改制无疑很多人不适应,早在改制前几年我就停薪留职过3年,只身来到广东省当时是水泥生产基地的“仙村”,这是一个小镇,有200多家水泥厂,规模在年产量2-20万吨不等,可以说是灰尘弥漫,一个年产量2万吨水泥的厂就40人左右,水泥价格最高是时候是800元,最低也是400元,简单的生产工艺,落后是设备,基本没有专业人员,连惠州一些国有企业水泥专业的技术人员就很少,当地人毕业于专业学校的人员,看不起这份工作,是一般不会从事这个职业的。

   晚上的业余时间,始终把《水泥》杂志每期都是阅读完了的,特别是一些适用性文章,小改小革的内容,受益匪浅,比如当时的生料磨∮1.5∮1.83∮2.2的在水分比较高的时候如何提高产量,∮2.2∮2.5∮3.0∮3.2立窑成球技术和窑操作的改进方面,复合矿化剂的使用,水泥磨控制参数的调整;我都做了很多尝试,效果都不错。

  从一个基层企业的水泥技术员,工程师,车间主任,化验室主任,研究院水泥所特种水泥工程师,成长为行业专家,能够坚持不懈的三十年水泥生产技术,是《水泥》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勇气,我看到了行业企业的兴衰,看到了建材人的艰苦创业,看到了中国水泥已经走在了世界行业的前列;更看到了《水泥》给行业带来的的讯息。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今天三十多年了,一晃而过,三十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要说出我的心声;感谢《水泥》伴我一路成长,给了我太多太多的知识,是我一生中的良师益友;让她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历史,见证了中国水泥的发展历史。

  今年是永祥水泥生产9个年头了,我也在永祥水泥工作了8年,见证了永祥水泥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水泥行业的低迷时代,看到了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给企业带来的艰难运行

  但是也看到了永祥水泥独树一帜的一面,我们企业的社会效益,在处理工业废渣方面的循环经济的优势,特别是今年以来公司在节能环保能耗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项指标算得上是达到了国家先进行列;产品质量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称赞,这要归功于公司总经理杜总的经营理念。

  永祥水泥一定会走出一片新天地,愿永祥水泥的明天更加美好!

活动简介
根据通威发〔2016〕10号文件精神,为配合“讲用活动”开展,展现通威人风采,推动文化落地,实现“融合、变革、创新”,通威集团隆重举办2016年度企业文化征文大赛。本次征文大赛围绕“我为通威建言”、“通威文化正能量”、“一个合格的通威人”、“感受‘诚、信、正、一’体员体员体员体员体员体员体员工...[查看更多]
通威集团有限公司 TONGWEI  蜀ICP备05002048号  电话:028-85188888  技术支持:通威传媒